到了現在的這個時候,水稻的購銷基本已經結束。稻米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動,在2018年稻米市場仍會發生很多重要的大事件,關系到稻農朋友的未來收益。所以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今天對2018年的將會發生的事件做了總結,這些事件將整體影響2018年的二三季度行情。
一、水稻托市價格公布
2018年開年對于稻米市場來說,水稻最低保護價將是頭等大事,這不僅關系到農戶的收益其價格的高低也將改變農戶的種植意向,特別是對東北農戶來講,將是重中之重。對于水稻最低保護價有三點要講:
1、2018年水稻最低保護價不會取消,將繼續會執行,市場一直傳言取消的或將是早秈稻品種。
2、2018年水稻最低保護價已定準了下調的基調,幅度是多少尚未得知,根據專家建議得知,預計整體下調幅度會在0.06-0.2元/斤,若大幅調低或將給予農戶補貼。
3、2018年水稻最低保護價公布時間,按照近兩年的時間表來看,2016年為2月3日、2017年為2月17日,預計將在春節前后公布。
二、水稻去庫存政策繼續實施
國家政策是一只無形的手,持續的對市場進行著調節。無論怎么說,國家的庫存的確是目前的最大問題。所以國家繼續實施去庫存政策,2017年整體看下來,陳糧拍賣流拍率比較高,但是2017年的水稻出口量卻創10年新高。雖然去庫存的效果雖然不是很理想,但也能緩解庫存壓力。
并且針對去庫存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糧食局、財政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三部門在9月22日聯合印發了關于《大米競價銷售試點方案》的通知,待國儲托市全部結束,此項政策將在黑、蘇、皖、贛四省展開,想必此政策將對大米市場帶來不小的影響,屆時米價或將受到一波低價沖擊。
三、2018年進口大米總量
進口大米一直在我國大米市場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近十年進口量屢創新高,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量,但在2018年整體市場或將有所改觀,主要原因是國家不斷推進水稻去庫存政策,國內米價在穩中走低,使得內外價差在不斷的縮小。同時,我國大米進口嚴格實行配額制,同時近兩年我國加大了走私檢查力度,也利于我國大米市場的發展。
既然托市收購價注定下調,仍然計劃種植水稻的農戶即是降成本,保增收。水稻代加工成大米若試點成功,后期可在多主產區展開。不過總的來說,2018年水稻價格已定準下調的基調,但由于我國大米行業產能過剩,未來幾年市場還將進行不斷的洗牌,優勝劣汰還將是常態。
最后,在政策整體向好的情況下,更應關注2018年國儲水稻去庫存速度,若龐大的庫存無法消化,導致2018年水稻收儲之路依舊困難重重,同時機械化程度也要大大提高,機械化的作業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,增加產量,而且能夠給農戶,農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,實現共同發展。